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玄武岩地形

澎湖群島由近百個大小島嶼和岩礁組成,除花嶼的岩質不同外,其餘均由數層玄武岩和部分夾層的沈積岩所組成。澎湖面積總計雖僅127平方公里,但擁有獨特的 玄武岩自然景觀是台灣本島無法媲美的! 據地質學者指出,澎湖的玄武岩經數次不連續的火山活動後,熔岩從裂隙湧出地面後急速冷卻而成。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玄武岩為望安玄武岩,其火山熔岩約在 1740萬年前流出,其後約每間隔一、兩百萬年有一次火山活動,至約820萬年前後東嶼坪等年代相當的島嶼發育完成後,火山活動隨之靜止。

澎湖玄武岩熔岩流冷卻後,受熔岩流均質性、溫度差異與黏稠度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即形成規則性高的柱狀節理或熔岩流營力影響呈現彎曲傾斜的多樣性地形,這些柱狀玄武岩長年受風化和侵蝕的洗禮後,呈現各種不同樣貌突顯澎湖玄武岩的稀有性。著名的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認為:「澎湖玄武岩保留區的景觀和世界級的北愛 爾蘭巨石堤玄武岩地形相比毫不遜色」。玄武岩是火山岩的一種,在湧出地表時因快速冷卻,而收縮龜裂成五、六角形柱狀體,此現象稱為「節理」。節理構造的多樣性變化,可說是澎湖玄武岩最特殊的自然景觀。

質地緻密的玄武岩常呈灰色,如岩體內礦物成份不同,則有深淺不同的變化。如果熔岩冷卻時氣體來不及散失即形成氣孔,就是所謂的多孔狀玄武岩,澎湖文石便是發育在這種玄武岩之中,政府於民國81年將白沙鄉的小白沙嶼、湖西鄉的雞善嶼、錠鉤嶼公告為「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實施管制,在保留區範圍內,未經申請核准不得登島。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 成立時間:民國81年03月12日
  • 地理位置(範圍):澎湖縣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等島嶼
  • 面積:滿潮時為19.13公頃,低潮時為30.87公頃
  • 主要保育對象:玄武岩地景
  • 管理機關:澎湖縣政府
  • 連結網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東嶼坪夕照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東吉嶼、西吉嶼、頭巾、鐵砧)
  • 公告日期:民國97年09月23日(民國98年9月15日修正)
  • 地理位置:澎湖縣東吉嶼、西吉嶼、頭巾、鐵砧
  • 面積:176.2544公頃
  • 主要保護對象:玄武岩地景
  • 管理機關:澎湖縣政府
  • 連結網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錠鉤嶼
錠鉤嶼

錠鉤嶼位於雞善嶼東南方約1公里,由數個大型玄武岩的岩體組成,全島由較緻密之玄武岩(鹼性玄武岩)構成,岩石中常含有橄欖岩團塊,流出地表的熔岩因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冷卻後形成各種不同方向的柱狀節理,造形奇特。本島地勢起伏,經風化與海蝕的作用後,海蝕柱成群發育,海蝕柱間形成「一線天」的奇景,多樣的海蝕地形頗有桂林山水之勢。本嶼位處偏遠,海流湍急,人跡罕至,岩壁陡峭,攀登不易,所以每年 4~9月各種燕鷗候鳥常至此棲息、繁殖,數量繁多,蔚為奇觀。

小白沙嶼
小白沙嶼

小白沙嶼位於鳥嶼北方約 1公里的海域,因島西南方有大片白色沙灘而得名。從西南方海上眺望,島形似貓,附近居民亦以「貓」相稱。本島南部的熔岩台地高約15~20公尺,由東向南綿延約250公尺,其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部分呈彎曲狀,氣勢磅礡。東側海蝕平台上有一長約50公尺的玄武岩岩脈,附近也有一半圓形之似火山口地形,沙灘上有一隆起的灘岩,部分呈豆腐狀,和散布其間的壺穴相映成趣。

雞善嶼
雞善嶼

雞善嶼位於湖西鄉北寮村東北方約 4公里的海上,本島原為一熔岩台地,由於激烈的海蝕作用而分割成大、小二島(退潮時可相連)。兩島均為玄武岩的方山台地,高約20公尺,四周海崖圍繞。大雞善嶼周圍有海蝕溝、海蝕洞數處;小雞善嶼四周均為筆直的柱狀玄武岩,岩狀節理清晰,成長短高低緊密排列,形似「管風琴」。十分雄偉壯觀。每年夏季常見各種鷗科候鳥在島上棲息、繁殖,為玄武岩雄壯的景觀增添幾抹絢爛的色彩。

展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