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地質地形

地質地形

桶盤地質公園

澎湖群島的地層,依年代久遠的排序分別是:花嶼群最古老,接著是通梁層、白沙層、漁翁島群、東衛紅土層、小門嶼層、湖西層,最新的則是海濱堆積層與沖積層。

 

由放射性元素定年資料,澎湖群島在800萬至1,700萬年前已形成原始地貌和地形,經過千百萬年來的海蝕風化洗禮後,造就澎湖現在近百座島嶼獨特的地形地質景觀。

澎湖群島因為板塊運動效應造成地殼產生裂隙,高壓、高熱的岩漿從裂隙中溢流噴出,而熾熱的熔岩流在海水與空氣的冷凝作用下,逐漸冷卻凝固,另經數次的地盤沈降升浮後,而形成澎湖群島特殊的地形。

 

由於熔岩流在冷卻過程的營力、均質程度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凝固的玄武岩自然生成多邊型的柱狀節理和板狀節理等自然奇景。其中又以南海遊憩系統的桶盤嶼巍峨高聳玄武岩石柱群最具代表性;東北海的雞善嶼、錠鉤嶼和小白沙嶼等三座島嶼玄武岩景觀則已列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貓嶼

貓嶼

小門鯨魚洞

小門鯨魚洞

澎湖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形蜿蜒曲折,海蝕現象讓海崖和海岸變化相當大,例如風櫃洞海蝕溝的「風櫃聽濤」風景名勝、海蝕拱門「小門鯨魚洞」的鯨魚擱淺傳說等,都讓玄武岩海岸景觀多了一份血肉和生命力。

 

澎湖群島大部分島嶼呈現頂部平坦,四周陡峭崖壁圍繞的方山地形。各島嶼平均高度,都在20餘公尺至50公尺左右,最高為貓嶼70公尺,地勢自南而北逐次遞減,北端的目斗嶼僅15公尺高。若由遠方的海上眺望島嶼,可清楚見到島嶼的頂部平坦,就像大盤子倒扣在海上一般。

嵵裡沙灘

澎湖東北季風強勁,岩石一層層由外而內剝落的洋蔥狀風化地形,在西嶼小門嶼和多處面向北方且暴露的岩壁或坡地上隨處可見;七美嶼頂隙的惡地地形,則是雨水沖刷泥層形成雨蝕地形。此外,因為風的搬運,讓海沙越過高地後降落在背風側坡地,形成像嵵裡沙灘上沙丘一樣的風積地形;沙灘地形的形成是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岩石碎屑,隨著海流搬運堆積在水流緩和的海灣處形成。

 

澎湖的地質地形景觀豐富多變,美的令人讚嘆,不但是造物者的神奇圖騰和石雕公園,也是戶外的大自然教室。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 成立時間:民國81年03月12日
  • 地理位置(範圍):澎湖縣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等島嶼
  • 面積:滿潮時為19.13公頃,低潮時為30.87公頃
  • 主要保育對象:玄武岩地景
  • 管理機關:澎湖縣政府
  • 連結網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包含東吉嶼、西吉嶼、頭巾嶼、鐵砧嶼四嶼

  • 公告日期:97.09.23
  • 地理位置:澎湖縣東吉嶼(圖一)、西吉嶼(圖二)、頭巾(圖三)、鐵砧(圖四)(頭巾頭巾段1、2、3、4、5等5筆地號及平均高潮位以上之全部土地(0.7741公頃)、鐵砧鐵砧段1、2、3等3筆地號及平均高潮位以上之全部土地(1.2372公頃);西吉嶼西吉段1、1-1、1-2、49、71等5筆公有土地(39.9970公頃);東吉嶼東吉段1地號等1405筆土地(134.2461公頃)
  • 面積:176.2544公頃
  • 主要保護對象:玄武岩地景
  • 管理機關:澎湖縣政府
  • 連結網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東吉嶼

東吉嶼

西吉嶼

西吉嶼

鐵砧嶼

鐵砧嶼

頭巾嶼

頭巾嶼

展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