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人文歷史

澎湖地處海隅,群島羅列,考古學者從出土文物鑑定發現,澎湖在四、五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的遺跡;歷史文物考證則約在北宋以前,中國東南沿海前來澎湖的漢人,只把澎湖當作一個暫時的漁業基地;南宋以後有漢人在澎湖聚居;元世祖至元18年(1281),正式在澎湖設置巡檢司治理澎湖、明朝末年則因躲避戰亂兵禍,中國東南沿海以捕魚、採貝、畜牧和耕種的漢人才大量遷徙到澎湖。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

天后宮鑿花(吊桶)

天后宮鑿花(吊桶)

澎湖地區從元代設治開發迄今七百多年,是全台最早設治和開發的區域,當時隸屬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這些開發歷程,讓澎湖人文史蹟更顯得多樣與豐富,因此不論是中央老街、廟史四百餘年的澎湖天后宮和光緒城等古戰場遺跡或傳統常民文化等人文景觀,都讓澎湖這個古老容顏呈現不同風采。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

澎湖地區從元代設治開發迄今七百多年,是全台最早設治和開發的區域,當時隸屬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這些開發歷程,讓澎湖人文史蹟更顯得多樣與豐富,因此不論是中央老街、廟史四百餘年的澎湖天后宮和光緒城等古戰場遺跡或傳統常民文化等人文景觀,都讓澎湖這個古老容顏呈現不同風采。

 

西嶼西臺

西嶼西臺

澎湖合院建築和聚落風采衍續閩南建築風格,並秉持中國傳統中庸之道,以正間為中軸、左右前方的護龍併行對稱,再以正前方造型多變的門罩或門樓連貫成合院式的住屋單位;民屋則遵從後尊前卑的梳式配置的倫常概念鋪陳聚落型態。西嶼二崁是全台古聚落保存區所在,而文化景觀豐富的望安中社和湖西沙港古厝群也都具有代表性。

 

澎湖的常民文化,層層鐫刻著澎湖人的艱韌和對於大自然挑戰的不妥協。也因此天地自然的崇拜信仰,成為澎湖人的中心,可從全縣97個村里,卻有180餘座登記有案的廟宇、佛寺、教堂中窺見端倪;而全台密度最高的「石敢當」信仰、廟宇村落周邊的營頭精神防禦、宗教民俗科儀、硓𥑮石(珊瑚礁)格圍成的菜宅、壘置砌起的石滬和合院式民居聚落,則交織成澎湖豐富的文化資產。

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

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

石敢當

石敢當

石滬

石滬

展開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