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地區比較少下雨,地表土層又淺薄,不容易保水。冬天季風期又長又強勁,還挾帶含有鹽份的霧;夏季偶爾會有一些雨量稀少的颱風,把植物折斷、吹倒之外,還挾帶了海水言份附著在植物上,造成的傷害更大。植物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於是在構造上產生各種變化:葉子加厚或退化成肉質狀,或表面長出茸毛,氣孔變少變小,儲水組織發達,或具排鹽、耐鹽的能力,這類植物如濱水菜、台灣濱藜、裸花鹼蓬、鹽地鼠尾粟等。
海邊的沙地又熱又乾,沙粒容易被風吹走,植物很容易被沙掩埋或根群暴露。能在沙地生長的植物大部分為多年生宿根性、蔓狀匍匐、葉加厚、葉表被蠟質或茸毛、氣孔凹陷、根部發達、莖節易長不定根、以固定植物體及增加吸水功能,這類植物如馬鞍藤、濱豇豆、濱刀豆、濱刺麥、蔓荊、海沙菊、林投等。
澎湖大豆
本種生長於澎湖一帶島嶼,分布澳洲、中國大陸,可做綠肥。伏生或攀緣草本。全株被毛,莖長20-30公分。葉為三出葉,葉柄1-2公分,小葉為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被毛、葉緣也具絨毛,小葉柄密被毛,托葉披針形,總葉柄基部的托葉為卵狀披針形,小葉先端具芒。花序約為葉的2倍長,約8-10公分,腋生,花為紫色蝶形花,排成總狀花序,花冠長5-7公釐,兩體雄蕊、花萼鐘形,長4公釐,齒5裂,莢果線形,長2公分。
榕樹
為澎湖縣縣樹,常栽植於寺廟、庭園和街道,為澎湖主要街路樹,最為出名如通樑古榕,榕樹產於華南;台灣全島平地及蘭嶼、小琉球和澎湖。
稜角絲瓜
是澎湖一種重要蔬菜,大量外銷台灣,過去曾經是澎湖獨有的蔬菜而馳名。澎湖地區只有春夏兩季節生產。近年來於台灣各地已有零星栽培,全年均有生產。 稜角絲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形狀與絲瓜相似,只是果實有10條明顯凸起的稜角,且較細長,形狀特殊。原產熱帶亞洲、中國、印度,1925年引入澎湖栽植,1970年引入台灣各地。比普通絲瓜脆甜。
澎湖金午時花
生於台灣西南部和澎湖,為內陸荒地植物。路邊日照良好的沙質地尤多繁生。 全株密被絨毛和星狀之灌木狀多年生伏生草本。葉卵形或圓形,先端漸尖,葉基心形,鈍鋸齒或鋸齒緣,長2-5公分,葉脈自基部5-7公分出,成掌狀,兩面被毛,葉背多星狀毛,葉柄1-2公分長,托葉絲狀。花多單生,花柄細長,1.5-3公分長,花萼鐘形,外被絨毛,裂片三角形,3公釐長,花冠黃色,徑約8公釐,雄蕊筒被長粗毛無芒。
天人菊
為澎湖縣縣花。原產美國南部,在澎湖歸化,到處野生,是澎湖草生地的代表植物,常伴生著濱薊、小葉括根、澎湖大豆、山地豆、賽葵、澎湖爵床,三葉鬼針、蒼耳、刺殼草和牛筋草等。此外在台灣北部海岸化成野生狀態。全株密被粗毛,葉對生,近無柄,微肉質,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16公釐,寬8-10公釐,先端鈍,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兩面及葉緣具粗毛。穗狀花序長3-5公分,具總梗,頂生或腋生,苞片廣披針形,長4.2-5公釐,寬1.5-2公釐,先端鈍,邊緣具長睫毛,背面密生粗毛,萼片線狀被針形,花冠紫色,7-9公釐長,4-5公釐寬,外面被塵毛,2唇形,上純直立,三角形,下唇倒卵形花絲稀被睫毛,花柱約5公釐長,進基部生睫毛。蒴果上部為生短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