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嶼

吉貝嶼,古地名為嘉貝嶼,是澎湖群島北海地區最大島嶼。吉貝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稱呼這個島嶼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四周有石滬群和珊瑚礁地形,島內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文化遺址。東南海岸的岩層已被侵蝕成為海蝕平臺。島的東側及東北側海濱,有較黝黑的玄武岩。西崁山原為一獨立山頭,後來由於廣大的珊瑚碎屑堆積而成一座陸連島,在西崁山東南方有一隆起的灘岩地形,與西崁山北方的堆積層,約合佔全島的二分之一面積,是本島另一特別的地形景觀。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本島的鳥類和植物也十分豐富,目前發現的鳥類已有百餘種。堆積層外面的海蝕平臺上,石滬櫛比鱗次,退潮後露出海面,是澎湖石滬最密集的地方。

吉貝沙尾

吉貝沙尾

吉貝沙嘴位於澎湖北海的吉貝嶼西南方,因海中貝殼細沙與珊瑚碎屑沈積而後受到海水堆積和潮汐推擠而形成的沙灘。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3公里,久而久之便形成沙灘、沙洲、沙嘴或陸連島等海積地形,也因此形成吉貝美麗特別的沙嘴地形,島上最著名的就是這有著長800公尺、寬300公尺的沙嘴地形。

陽光灑在沙灘上,呈現金色與銀白的耀眼光芒閃閃發光的樣子令人炫目。在這裡,白日常可見遊客玩刺激好玩水上活動;日暮低垂則是旅客散步、觀星的好去處。往海中望去不但可遠眺海面夜晚漁火

西崁山

西崁山

「吉貝西崁山」位於吉貝島西南方,為吉貝島上最高的山,山高約18公尺,為吉貝嶼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站在山頭上往海面觀望,石滬櫛比相連,向北可眺望最北邊目斗嶼燈塔,向南可看到由海沙形成無人險礁噢,西南則有澎湖最大海蝕洞的北鐵鉆嶼以及冬季盛產紫菜的姑婆嶼,在山頭上可看見澎湖北海另一種面貌,有機會可到西崁山體驗北海的美。

東方龍馬

東方龍馬石敢當是吉貝五大石敢當之一,位在吉貝碼頭東方,石敢當信仰就像金門風獅爺,有保境安民之功能,澎湖石敢當的造型多為石碑或是竹符,吉貝島上有著兩個特殊造型的石敢當:一個為「缽」的形貌,另一個為「木魚」形狀的石敢當,分別立於碼頭東、西兩方。

這兩座石敢當成為吉貝人文景觀,以觀音寺的「暮鼓」與「晨鐘」,成為吉貝另類觀光特色。兩座造型奇異的石敢當典故與吉貝觀音寺有密切關連。吉貝耆老表示吉貝能有今天的繁榮發展,全拜東鐘、西殼所賜,東方龍馬壯山河、西境海雲飛日月的聯句象徵這兩座石敢當對吉貝人的精神意義。

傳說百年前吉貝東方海面出現萬丈紅光,村民當時聯想到是否海面上出現寶藏,全島居民開著漁船察看,結果在海面上發現一尊觀音佛祖金身,後來村民將之供奉於武聖廟內奉祀,募款興建廟宇祀奉,名為觀音寺。此後不僅吉貝合境平安、村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

某日觀音佛祖於夢中托夢村內耆老,指示為加速當地的繁榮景象,必須在村內東方興建一座像石塔,以鐘為標誌,西方興建一座以「殼」為標誌,同時書上東方龍馬壯山河及西境海雲飛日月,弘揚吉貝精神。

吉貝聚落

吉貝社區

聚落主要位於吉貝南方,從港口由南往北、往東、往西三個方向發展,主要分布在觀音寺到武聖廟一區,直達舊碼頭區。吉貝村以武聖殿為分界點,將聚落區分為東邊與西邊。東邊以「陳」姓、「謝」姓居多,西邊「莊」姓為大姓。武聖殿肇建於明永曆7年(西元1652年)是吉貝居民的信仰中心,又稱東廟;觀音寺創建於清道光7年(西元1827年),又稱西廟。此外尚有福德廟與大將爺(一般俗稱大眾爺)廟,以及數座的有應公廟。 
吉貝建築因大多數就地取材,使用咾咕石整齊切割,玄武岩以及石板,石灰泥運用廣泛,建築雕樑畫棟,門板上彩繪,整體十分具古色古香;聚落建築融合了不同時空和歷史堆疊出來的景像,就連建築上的窗戶型制,多變具創意。白天有機會到吉貝聚落走走感受一下離島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