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萬里迴游-綠蠵龜

深度旅遊(舊)

萬里迴游-綠蠵龜

望安島有「綠蠵龜的故鄉」之稱,位於地處北迴歸線南側,地處亞熱帶,是台灣地區目前僅存較穩定的產卵棲息地,但近年因為人為破壞,導致上岸產卵的母龜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為了保護綠蠵龜棲息地,使它們能夠繼續繁衍,澎湖縣政府劃定六處沙灘公告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實施管制,範圍由望安島西側的天台山,向南延伸至網垵口沙灘東側,詳細分佈可參考導覽圖。

6處保育沙灘
解說圖

綠蠵龜的生命週期

綠蠵龜的背甲大致呈心臟形,背、腹甲均具角質性的盾板和骨板,頭部具鱗片,與蛇類相似,因而不能完全縮入背甲內。四肢均呈鰭狀,並有爪一枚。綠蠵龜以海草與大型藻類為主食,體內脂肪為綠色,故英文名為Green turtle。

 

每年5至10月為綠蠵龜的產卵季,成熟母龜體長約88到111㎝,在滿潮的夜晚上岸,於海水不易沖刷的沙灘旁的草地或草地邊緣產卵,先以前肢挖掘一個約1平方公尺面積的凹地,以容納龜身,再以後肢挖掘一個約60至80㎝的沙坑,用來產卵。母龜產卵一般至少約需15分鐘,產完卵後再撥土掩埋,然後爬回大海,整個過程約花費1至2小時。每隻母龜在每個生殖季可產1至9窩蛋,產卵間隔期約為兩週左右,每窩約從64-172個卵都有,一隻母綠蠵龜平均2至4年才會再上岸產卵。

 

卵窩中的龜卵經過46-55天後,孵化出小海龜,體長約4.1至5.4公分,重量在12至33克間。海龜的孵化率受雨量、溫度、卵窩深度及人為破壞與否影響,平均孵化率約70%。小海龜於夜晚成群爬出窩巢,利用光線的導引很快的爬向大海,因為夜晚海面地平線上方十分明亮,可以指引小海龜,但若有人為的光源,也會干擾小海龜,使其迷失方向而爬向陸地以致死亡。

解說圖

望安島的西岸和南岸有較廣闊的沙灘,母龜上岸後多在沙灘旁的草地及草地邊緣產卵,以前、後肢挖洞,將卵產於窩內,再將卵窩以沙掩埋起來。產卵地以草地及草地邊緣最多,但仍有部分產於開闊沙地的卵窩,常被海水沖走,故目前以人工方式將卵窩移位,以保留更多的龜卵。

 

望安鄉曾對當地居民進行大規模的保育宣導,禁止民眾捕捉騷擾海龜,目前龜卵被居民挖掘情況已較減少。並在海龜產卵季節進行夜間管制措施,禁止遊客擅入保護區。

展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