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內容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授課時數、課程大綱、授課師資、招生人數、教學地點、教學流程、教學評量等。

課程單元

課程名稱 石滬永留傳․護海恆久遠
教學目標 1.覺知:感知吉貝石滬文化保存重要性及吉貝石滬與海洋環境永續關係。
2.知識:
(1)吉貝石滬的構造、功能及數量分佈。
(2)吉貝石滬漁業的組織運作、修造與維護。
3.態度:
(1)石滬漁業對待環境的方式與社區之間的依存關係。
(2)培養正確的環境倫理價值觀。
4.技能:能明白石滬保存的重要性,對社區保存石滬提供一些方法與建議,具備修滬保存價值及面臨全球環境變遷議題之思維能力。
5.參與:能引發實際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及尊重生命行動。
教學對象 18歲以上社會人士。
招生人數 每梯最多20人。
教學時數 3小時。
課程大綱
  1. 說明石滬基本構造、功能及數量分佈,講解石滬文化館周圍環境與圖樣。
  2. 播放簡報(議題)教材及石滬影片欣賞,了解石滬歷史價值、淵源。
  3. 實際分組模擬建造石滬,講師帶領綜合討論進而分析石滬漁業,引導學員思考友善對待環境及全球環境變遷議題。
  4. 進入石滬區觀察石滬所在位置、石滬的整體型態及構造、海流速度、水深、滬體高度,講解石滬修復保存經過及成效,分析影響捕魚功能及沒落原因。
  5. 填寫學習單、分組討論參與心得。
授課師資 講師1位;助教志工2位。
教學器材 舊報紙、漁網、網袋、防滑鞋、尺、指北針、生物圖卡、學習單及討論單。
教學地點 吉貝石滬文化館及吉貝嶼沿岸潮間帶。

教學流程

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時間
活動1.文化館外迎賓講解:

開場白(介紹環境),講師石滬相關性問題,使學員對課程先建立初步概念並引導進入主題,實際互動討論,引發學習動機。

  1. 是否看過石滬?在哪裡看過?
  2. 石滬是什麼?(生態傳統定置捕魚陷阱)為什麼要造石滬?用來做什麼?功能又是什麼?
  3. 澎湖哪裡最多石滬?哪一種海邊地形比較適合建造石滬?(北部及南部比較)
老師說明並與學員互動,誘發學習動機。 10分鐘
活動2.參觀吉貝石滬文化館進行教學:
介紹展示文物,館內播放教材簡報(議題)及石滬影片欣賞,使學員對課程先建立初步概念並能瞭解石滬與氣候海洋環境、人類生活及社區的關係。
  1. 文化館內播放影片欣賞「海上的裝置藝術」,使學員對石滬形成、條件及造型先建 立初步概念。(約10分鐘)
  2. 由老師選擇影片片段主題與學員進行互動 及有獎徵答提問,讓學員藉由思考交談加 深印象。(15分鐘內)
  3. 討論石滬對環境友善的態度及經歷那些環 境變遷及面臨的環境議題。(簡報10分鐘)
  4. 簡報議題師資與學員互動討論(10分鐘)
  5. 請學員分組用廢報紙球當石頭,模擬進行 分工造滬活動並說明選擇何種石頭、滬體 高度及形式、何處填滬、如何進行捕魚, 藉以瞭解先人經驗及智慧的可貴。(20分 鐘)
  6. 老師提問及分組互相討論石滬漁業的歷史 價值及對社區營造發展意義。(20分鐘)
學員看影片、聽講、分組活動 並討論,明白石滬的相關知識

 

石滬影片:10分鐘

互動式學習及有獎徵答:10分鐘

教學簡報:10分鐘

簡報議題互動:10分鐘

分組模擬造滬活動:20分鐘

分組討論:20分鐘
合計90分鐘
活動3.石滬群的近身觀察綜合活動:
  1. 學員換穿膠鞋及拿取戶外體驗教具,由助理 人員協助並提醒下海注意事項,離開教具室 自岸堤走到最近一口滬體。(10分鐘)
  2. 說明滬體座落吉貝島的位置,以指北針觀察 石滬滬堤、滬房的方位。(5分鐘)
  3. 近身觀察石滬,觸摸石滬的表面、種類、硬 度及附著何種生物等體驗紀錄。(5分鐘)
  4. 老師引導觀察石滬的整體型態及構造,指出 滬門開口與海流流向及速度與漁獲量間的 關係,滬體內外兩旁堆砌的形體原理、滬房 的水深及以尺量測滬體的高度、長度如何。 (5分鐘)
  5. 辨識石滬整體構造,下水以網具體驗捕魚、 觀察漁獲量情形,不論有無漁獲量,都可 說明石滬與海洋環境的變化及相互依存關 係的重要性(本案也可視情形至石滬館旁 石滬模擬區中以角色扮演法演練)。(20分 鐘)
  6. 讓學員比對生物圖卡,認識觀察海中生物 及種類,教育其習性及尊重生命概念及避 免踩踏活珊瑚礁體,應以不隨意碰觸為原 則,海中石頭翻起觀察後應再恢復其原樣 。(5分鐘)
學員實地觀察石滬,使學員建立完整的態度及價值觀。

 

換穿膠鞋及下海:10分鐘

觀察滬體位置:5分鐘

觀察石滬表面及構造:5分鐘

觀察海流流向及速度、堆砌的原理、水深及高度:5分鐘

體驗捕魚及觀察石滬漁獲或角色扮演:20分鐘

現場比對生物圖卡及認識生物習性:5分鐘

合計50分鐘
活動4.回到文化館內進行學習成效評量與心得分享:
  1. 從石滬區體驗後依前次分組討論石滬功能 破壞的狀況及原因(自然破壞、人為破壞,如東北季風、颱風、沿岸消波塊、珊瑚礁群棲地破壞、沿岸淤積泥、全球性環境變遷等),討論恢復保存的可能性。(5分鐘)
  2. 用吉貝地方石滬漁獲量、漁權設定制度及社 經地位的故事性彰顯產業發展,引導學員 體認、比對思考現今石滬面臨的困境及環境 、社會關係問題。(5分鐘)
  3. 引導學員就產業發展、環境議題及環境變 遷,來檢討吉貝石滬修護保存的意義及做 法。(5分鐘)
  4. 引導學員反省、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 當的環境倫理觀念及其所引起的結果。(5 分鐘)
  5. 進行討論議題及學習單引導學員提出如何 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10分鐘)
學員分組討論或發問,並參與分享彼此心得。

 

分析石滬功能破壞的原因:5分鐘

以故事性教育,引導學員體認、比對思考現今石滬的困境:5分鐘

檢討吉貝石滬修護保存的意義及做法:5分鐘

反省、分享在生活中常見的不 當的環境倫理觀念:15分鐘

以討論議題及學習單引導學員提出環境保護的行動:15分鐘

40分鐘

教學路線圖

教學路線圖
教學評量 從學習單成果發表與有獎問答、心得分享,評量學習者對石滬與海洋環境及人類生活關係的瞭解程度。
學習單   石滬永留傳․護海恆久遠學習單下載.pdf
有獎問答題庫   石滬永留傳․護海恆久遠有獎問答題庫下載.pdf

教學照片

 
課程實況   課程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