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澎湖北方「吉貝嶼」是著名的石滬群場域,也是最天然的捕魚場,石滬分佈高居全縣之冠! 更有【石滬的故鄉】美譽。 澎湖石滬歷史悠久,早期先民智慧利用海水漲退潮及魚群洄游的特性,在潮間帶建造石滬捕魚,是最古老的捕魚工法。石滬地景可訴說人與海最深遠的歷史以及見證人與海相互依存共好關係。
弧形石滬
弧形滬,又稱「淺滬」、「淺坪滬」、「籠仔圈」、「畚箕滬」、「高頂滬仔」、「弧形石堤」等。弧形滬是澎湖石滬的原型,是以石塊在潮間帶排列成弧形長堤,通常建於沿岸淺水區,離岸較近、範圍較小,在建造的選址上相對於有滬房的石滬而言,較無須考量水流、漁場等課題,是單純仰賴潮汐漲退的簡單型石滬。
雙滬房石滬
指有兩個滬房的石滬,故又稱「雙聯滬」。吉貝的雙滬房結構不像七美雙心石滬的滬房都在一起,而是呈現一高一低的樣貌。早期祖先查覺到當單滬房漁獲太多無法及時抓完時,抓不完的魚會再游出去,於是在滬尾端再建一個滬房。
單滬房石滬
單滬房石滬,又稱「深滬」、「心型石滬」等。單滬房石滬是指具有一個滬房構造的石滬,除了圍困魚群之外,更多了誘導與集魚的功能。通常建於水位較深的地區,淺水區(潮間帶)與深水區(深溝)的交界,離岸較遠、範圍較大,配合著地勢起伏、水流方向、石滬構造的導引,有滬房的石滬一般漁獲量較好,也因此衍生出了魚井、腳路等構造。